欣賞完 The Garden at 120 的高樓景觀後,便馬不停蹄的前往下一站《 泰特現代美術館 》。
之前說過了,今天行程主要都在彌補前幾天來不及走到的地方。去《 泰特現代美術館 》主要就是補走完 London Pass Day-1 最後一個行程。
從 The Garden at 120 走去最近的地鐵站搭車,熊熊覺得好眼熟:「疑?這不就是我們前幾天去 Tower of London 的同一個地鐵站嗎?」那天趕著進城堡去卡位,竟然忽略了這個位於地鐵站旁的塗鴉牆。
今天比較不趕時間,就來拍張假掰照好了~🤣🤣
搭上地鐵,在 Blackfriars 出站,就又來到了我們頭兩天的住宿飯店 Hyatt Blackfriars London。在那裏住了兩晚卻一直沒機會走過這座 Blackfriars 橋,今天就來補走完吧。
㊟ 正前方那座摩天大樓 One Blackfriars ,是由知名建築師 Ian Simpson 所設計的複合式大樓,外觀暱稱為迴旋鏢,總樓高為 50 層,位於 46-50 樓為一層一戶的頂級奢華公寓,該建築也已成為倫敦南岸的最新地標。
穿過泰晤士河,來到橋對岸的下方,是一片吵雜的小型商店街。
在倫敦的這幾天,到處都可以看到街頭藝人,而且似乎每個表演點是有排班表的,每次經過時的藝人和表演型態都不同。
這一組看來和艾艾們差不多大而已,真是佩服這些青少年的勇氣,還是說英國現在流行初 / 高中生下課後去街頭賣藝表演?
不知是否鄰近美術館,在不經意的小地方都能發現藝術創作,還看到了 LGBTQ+ 跨性別社區活動中心也位於這裡。
穿過一整排熱鬧的商店街,終於來到了 Tate Modern。
從大門前的廣告旗上,可以看到目前免費的家庭活動是和 Uniqlo 合作的 Uniqlo Tate Play。
㊟ Tate Modern 是一間家庭友好的博物館,除了部分特展需要購票參觀外,一般常設展是對大眾免費開放的,入場時段也不需要特別預約。
坐落於泰晤士河畔的《 泰特現代美術館 》,是由廢棄的河岸發電廠所改建而成,可以說建築本身就是一件大型的藝術品。
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常勝軍 / 瑞士建築團隊 Herzog&de Meuron 承接這項改造計畫,在設計時保留了發電廠原有的高大煙囪與結構,只把裡面的大型渦輪機拆除,該建築就是目前 Tate Modern 的舊館。
而為了容納更多的人潮, 2004 年在舊館旁邊擴建,蓋起一棟十層樓高,類似金字塔的建築,扭轉的奇特造型又被稱作 Switch House ,就是現在的新館 Blavatnik Building 。
㊟ 同樣隸屬於 Tate 旗下的博物館還有:泰特英國 Tate Britain、泰特利物浦 Tate Liverpool + RIBA North 以及 泰特聖艾夫斯美術館 Tate St Ives 。其中 泰特英國 Tate Britain 同樣位於倫敦市區,主要收藏英國近 500 年來的古典藝術品。而 泰特現代 Tate Modern 則收藏 20 世紀的現代藝術,兩者風格稍有不同。
原始的主建築為 Natalie Bell Building ( 靠河岸的 ),後來又加蓋了 Blavatnik Building, 建築師在兩座新舊建築物的四樓處架設了一座天橋,這樣使得新舊建築物中間的大廳 ( Turbine Hall ) 顯得異常開闊,也讓展示其中的藝術品,為到訪者帶來前所未有的觀賞體驗。
㊟ 展館非常的大,建議第一次到來的朋友,可以到官網查看樓層地圖,在地圖上點擊想去的樓層,就會有相關的作品介紹喔!
從 Turbine Hall 入口走進來,印入眼簾的景象讓人超震撼,一幅超巨大的布幔垂落在挑高的大廳正中央。
事實上這也是一件藝術展品,由藝術家 El Anatsui 所創作的 Behind the Red Moon,創作過程和設計理念看這裡。
若要看到完整作品的樣貌,得從四樓的天橋上觀看,十分的壯觀~
看到有工作人員在入口處發放免費的 Sketchbook 給小孩,我們也拿了兩本,裡面編排的很精美,記得一定要拿!
這裡的動線有點複雜,搭手扶梯上樓,就直接跨了三層樓?
不過正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Uniqlo Tate Play 的整個活動現場,就位於前面提到的四樓天橋上。
原來 Uniqlo Tate Play 是玩摺紙鶴的遊戲,舞台上會有工作人員模擬出各種「鶴」的型態和動作,然後大家可以創意發想,摺出自己喜歡的紙鶴樣子,也會有教戰手冊跟著一步步操作。
活動只有短短 15 天而已,好幸運被我們遇到了。
可惜艾艾們說已經會做紙鶴,也不想浪費時間等下一場,我們就改來 Tate Draw 畫畫。
這種數位繪畫版她們很熟,幾乎去到每個現代美術館都會有,只不過在這裡畫的,可以上傳作成 T 恤喔~
完成的畫作,會自動顯示在牆壁上。看著牆上的作品,不禁要感嘆: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啊!
美術館有許多可以親子共遊的地方,非常適合帶孩子來沉浸式體驗,另外 Tate Kids 上也有很多好玩的咚咚。
由於時間有限;我們就隨意逛逛免費的展覽室啦~
《 Los Moscos, Mark Bradford, 2004 》
來自於洛杉磯的藝術家 Mark Bradford 的《 洛斯莫斯科 Los Moscos 》是一幅大型拼貼畫,他將撕碎的海報、傳單和紙張,排列成抽象的構圖,看起來就像從高空俯瞰城市的夜景一般。
左:抽象畫作,看成是什麼就是什麼。😅
右:展品就是一面鏡子,那位男子的背影是被畫上去的,鏡中反射的其它人都是觀賞作品的人,所以究竟是我們在看作品?還是作品在看著我們呢?
《 Guerrilla Girls 》
這個房間展示的是由女性藝術家團體的作品,代表女性的粉紅與黃色的暗諷意味濃厚。
很特別的是這個團體的成員們,將自己的身份隱藏在大猩猩面具後,並一律採用已故女性藝術家為筆名。作品主要都在揭露藝術和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種族主義、性別歧視和恐同症。
《 Life of Imitation, Ming Wong & Tseng Kwong Chi, 2009 》
其實在現場看不太懂這位藝術家主要在表達什麼?畫作看起來是個穿綠洋裝的女人,但隔壁的視聽室裡播放的影片裡,明顯看起來是男扮女裝。
後來看了官網的介紹,才知道這是兩位藝術家 Ming Wong 和 Tseng Kwong Chi 的作品。探討了文化差異和歸屬感。藝術家們利用重新演譯來表達對抗與顛覆種族認同。
Ming Wong 創作的《 Life of Imitation 模仿的生活 》中,刻意顛倒了道格拉斯瑟克 1959 年好萊塢劇《 Imitation of Life 生活的模仿》標題。這部電影探討了種族認同和「passing」的概念。Ming Wong 聘請的男演員是來自新加坡的華人、馬來人和印度人的三國混血。透過讓男性扮演這些女性角色,在劇中的誇張動作與變裝,也使得新加坡身分的認同變得更加複雜。
《 Babel, Cildo Meireles, 2001 》
由廢棄老舊的收音機堆疊而成的一個大型裝置藝術,每個收音機都能發出低低的聲音,因而互相干擾難以溝通。
《 Seamless, Sarah Sze, 1999 》
雖然標題是“無縫 ”,但其實牆壁上被藝術家挖出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方形孔洞,並透過螺旋狀的支架連結起來,上面佈滿了各種日常生活的大小物件,這個藝術家想表達的實在太深奧了,我都解釋不出來,有興趣的話請自行點看說明。
《 The Mass , Anna Boghiguian, 2019 》
我個人很喜歡的一個廳,各種不同媒材創作出的人物,透過鏡射的西洋棋地板,展現出更豐富多彩的樣貌。
《 Scruff of the Neck, Nairy Baghramian, 2016 》
看起來很像是大型棉花糖,但讓我想到蛀牙矯正?是怎麼一回事?😅
《 Palm Sign, Yto Barrada, 2010 》
將棕櫚樹與城市霓虹燈相結合,探討自然與城市開發的議題。
《 112L, Leonardo Drew, 2011 》
近年很流行的再生藝術,將廢棄不要的物件或媒材,透過巧思成為藝術品,給予新生命。
藤編、竹簍、帆布袋,都是我們隨處可見的日用品,透過藝術家的巧手就變成一件藝術作品了。
這個鮮紅色的「LOVE」雕塑,不管在哪裡看到,一定都要拍一張的!!!
離開前經過 0 樓的美術館商店,也有免費創作區,可惜時間的關係,只能留待下次了。
在欣賞藝術品之餘,六樓的咖啡廳也是觀賞泰晤士河及對岸聖保羅大教堂的絕佳位置。
另外一處免費觀景台則是位於新館 10 樓的 Tate Modern Viewing Platform,如果想在參觀完館藏後順道欣賞美景,記得要多預留一點時間喔~我們因為要趕去吃下午茶,這次只能忍痛 Pass。
➤ 相關文章: 【 倫敦美食 】讓少女心大爆發的平價英式下午茶
Tate Modern 收藏了許多早期知名藝術家的作品,還會不定期邀請當代藝術家來設展;如草間彌生、小野洋子 …..,展出的作品包羅萬象,從畫作、雕塑、多媒體、互動藝術、大型裝置。加上免費入場又對親子家庭如此友好,難怪每年都吸引大批遊客前來朝聖!
這次因為時間短暫,許多展品都來不及參觀到,連草間彌生的鏡屋也沒機會去,幸好之前在 The Board 看過了,如果下次再有機會,一定要預留個大半天的時間才行。
Tate Modern
- 地址:Bankside, London SE1 9TG
- 每日:10am – 6pm
- 官網:https://www.tate.org.uk/
- 鄰近地鐵站:Blackfriars 、Southwark、London Bridge